据水滴筹披露,从2019年3月到现在,已经有85位恶意筹款者因为编造或夸大求助信息、隐瞒个人财产信息、伪造虚假医疗记录、不正当地挪用医疗资金等行为而被水滴筹列入失信筹款人黑名单。涉嫌违法犯罪的11名失信筹款人,因虚假筹款、冒充平台非法牟利等行为,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,并处以相应年数的监禁和罚款。在这些人中,有3人已经被判处1年以上的监禁和罚款,其余的正在诉讼过程中。
据介绍,水滴筹在原有的五大保障机制基础上,又对风控制度进行了全新升级,命名为“水滴行者”。“水滴行者”是以“水滴大脑”为基础而构建的一套风控系统,它利用大数据分析、机器学习等技术,建立风险控制和预警模型,从而推动风险管理的自动化。
底层的“水滴行动者”,通过在线、线下的水滴自身业务数据采集,以及第三方合规数据的接入,获得原始数据,对数据进行提取、分离、清洗和整合,从而保证数据的清晰性和结构性。通过机器学习和不断训练算法模型,中间层形成了包括NLP,OCR,推荐算法,核身份识别等AI能力。其中,OCR技术能够识别医疗收费票据识别、检查报告单、门急诊/出院证等,目前支持全国90%以上的地市公立医院证明材料,能验证100多种材料的有效性。
在项目启动审核阶段,所有“行业失信筹款人黑名单”和“水滴筹用户黑名单”的用户都会被自动拦截,不能正常启动项目。基本信息如求救疾病的疾病名称、求救金额设置等,也将通过与平台疾病数据库、大病费用历史数据库比对进行确认,不符合启动要求的求救项目将无法通过审核。
同时,水滴筹还建立了“个人大病求助信息公示系统”和“舆情监测系统”,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所有用户进行公示,并对全网收集的相关舆情进行研判,实时跟踪调查相关信息,必要时采取处置行动。实时性的监督机制有效地保证了项目在整个过程中受到严格的监督,求助人的任何不正当行为都会影响筹款工作,避免了项目启动后不能追查真实性或无法追回资金的风险。
针对风险案例,水滴筹表示,平台将与线下团队、医院、公安、行业友商等多方联动,及时有效地处置风险。其中,平台一旦发现求助人存在虚假、伪造等行为,将立即冻结募捐,终止项目,调查处理,对涉嫌违法犯罪的,将联合公安部门进行查处。